自发生“修例风波”以来的两个月,处在止暴制乱第一线和风暴眼中的香港警察,吸引着各方关注。
2018年10月13日,香港元朗,街景,街上巡逻的警察。图片作者:逍遥游/视觉中国
8月9日,《大公报》传出消息,去年11月退休的刘业成已被任命为香港警务处副处长(特别职务),按照报道交代的背景,刘业成曾参与处置2014年的非法“占中”,以及2016年的旺角暴乱。
其实,如果熟悉香港警队管理架构,即使不看背景资料,这项人事调动本身,便充满信息量。因为这个调动,涉及的是一个庞大而且地位重要的警务管理机构。
截至今年7月31日的统计,香港警务处管辖30891名纪律人员,此外还有4600位文职人员。按照更准确的定义,纪律人员的含义是“由纪律规定约束的特别公务员”。单看人数,警务处便是特区政府编制中最大的公务员单位,警察队则是最大的纪律部队。
作为香港警察的管理机构,警务处的长官即处长必须由特区行政长官提名,中央政府任命。就权责来说,警务处长之上,还有特区政府保安局,按照官网的介绍,香港的纪律部队,包括香港警务处、消防处、惩教署、入境事务处、香港海关和政府飞行服务队等均由保安局管辖。在涉及警察管理和效率的问题上,警务处长必须向保安局与行政长官负责。
在警务处的管理架构内,处长之下一般设有两名分别负责行动与管理的副处长,这两名副处长也必须获得行政长官的任命。在分管行动的副处长之下,则设有行动处。香港警察除刑事及保安事务外的其他警察业务统归这个处负责。处置大规模街头暴力,自然也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内地一些研究者的概括,行动处长是香港警察街面防控的总指挥。按照警务处的排序,行动处是“甲部门”,排名第一,足见地位之高,责任之重。此外,根据香港警务处网站的介绍,在行动处的职权之中,还有一项“协调解放军驻港部队及其他海外部队联络等事务”。
从这一点上说,以行动处的地位,和“甲部门”职能之特殊,“刘Sir”重新上任,想不引起关注也难。
按照香港《警队条例》,对应街头示威和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警队的职责包括规管在公众地方或公众休憩地方举行的游行及集会。同时,警队还负责管制公共大道的交通,并移去公共大道上的障碍,在公众地方及公众休憩地方和公众集会及公众娱乐聚会举行时维持治安。
更具体来说,负责街面治安管控的,主要是行动处管辖的警察机动部队,也就是经常在港剧和香港电影中出镜的“PTU”。事实上,PTU不仅是管控街面的主力,而且还担负了香港警察队的轮训。按照现行的警队管理规则,所有香港警员在入职2年之后必须到PTU接受训练1年左右。
机动部队的编制包括总部和大队两部分。总部由位于新界的训练学校和总部机关组成。大队则共有7个,其中的5个分别驻扎在香港的各个警察总区,西九龙、东九龙、香港岛均有1个大队,另外两个大队则处于整训状态。大队的警力编制为170人,下设4个小队,各编制41人。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作为港剧要角的特别任务连,也就是“飞虎队”,还有在最近香港警方行动中多次出现的“特别战术小队”也就是“速龙小队”,也都编列在机动部队总部之下。
在关于香港近期形势的报道中,“警方在执法过程中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冷静、理智和克制”的提法屡屡出现,问题是,这里的“克制”到底是什么概念。
其实从硬性的指标看,“克制”除了香港警察多年的“柔性执法”传统,包括处置非法“占中”都实现和平清场外,还来自于警察队的装备和对于武力使用的严格纪律。
从武器配备上讲,与西方国家的警察动辄使用半自动步枪相比,包括PTU、冲锋队等上街的“军装警察”,通用的装备是手枪,其中又以史密斯韦森军警型手枪使用率最高,装备稍强一些的“速龙小队”还配有格洛克17自动手枪。除此之外,PTU还常用雷明顿870霰弹枪,以及德法鲁38毫米大口径防暴枪。不过,PTU配备的枪支,更多的是用来发射非致命弹药。比如雷明顿870霰弹枪,在香港警察的手中发射的主要是布袋弹、橡皮弹等,装药量也偏低。德法鲁防暴枪则主要用于发射催泪弹。在“速龙小队”的装备中,还包括发射训练弹、胡椒弹、墨水弹等低杀伤力弹药的“比特博枪”,主要作用是驱散人群和标记暴力犯罪分子。至于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等武器,则主要是“飞虎队”等反恐警力所用。
同时,对于警察武力的管控,香港也极为精细化。根据香港《警队条例》《警察通例》及《安全防御法》的相关规定,警察使用武力时分为六级,其中第一和第二级主要是口头劝谕和制止,到第三级警察才可以对嫌疑人采取掌根击或解拆熊抱技术予以制服,到第五级对持械犯罪与反抗的嫌疑人,警察可以采用伸缩性警棍予以制服。至于最高一级则是警察采用杀伤性武器制服危及生命、暴乱等嫌疑人。从目前出现在媒体中的画面看,除了8月25日在荃湾地区,到场处理的警务人员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曾向天鸣枪示警外,警察的武力使用还从来没有真正到第六级。
而且,显而易见,即使到了最高级,枪械和武力的使用也是极为有限的。因为香港警队对于枪支的管理极为精细化,除了执勤完毕交还枪支外,在每次使用枪支后,当事警员要向事发地所属辖区的负责人报告,辖区则将对拔枪行为是否符合规定进行调查,并且上报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在这样的重重限制下,所谓香港警察“过度使用暴力”,毋宁说是个缺乏常识的笑话。
除了以上这些,也许真正值得记住的,反而是这样一个数据:据特区政府发布的数据,2018年香港录得的整体罪案数字为1974年以来最低;以每10万人口计算的罪案率为728宗,则是为1970年以来最低。仅凭这一点,这支名闻遐迩的“全世界最专业警队”为香港平安所做的,便值得尊重。在香港的示威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身影。这些人身穿象征记者的反光背心,但站在示威者前方阻碍警方正常执法,人称“假记者”。这些“假记者”究竟都是谁,在应对示威活动过程中,受到“假记者”的干扰甚至攻击,警方又能采取何种措施?
6日上午,香港警察传媒联络队警司高振邦同督查、警长、警员等人,在香港警察总部大楼接受媒体采访,并介绍有关传媒联络队的信息。高振邦介绍称,所谓传媒联络队,是一支专为处理涉及到媒体、记者相关事务问题而设立的特殊小队。传媒联络队成立于2014年,目前共有大约200多支队伍,平时分布于香港各个警区。与防暴警察不同,传媒联络队的成员往往并不出没于冲突等突发事件的前线,一般只是在后方工作,例如协调媒体采访等,但这一情况从“修例风波”开始有所改变。警方介绍称,在最近几个月频繁发生的示威活动中,原本身处后方的传媒联络队成员也开始频繁地上前线工作,其中很多时候都在防暴警察与示威活动现场的记者间起到一种“润滑”的作用。身穿蓝色背心的传媒联络队成员。图源:香港警察传媒联络队一位警员举例称,在此前的一次示威活动中,警方与示威者对峙,双方僵持不下。当防暴警察判断局势较为危险,计划采取行动进行清场时,却被面前堵着的一群身穿反光背心的“记者”挡住路径和视线。这位警员说,当时,防暴警察的指挥官下令要求这些“记者”离开,理由是这些人挡住警方视野,警方无法看到示威者人群中的情况,因此无法做出是否开始清场的判断。然而,现场的传媒联络队成员认为,驱散现场的“记者”效果可能有限,即使一时驱散掉,时隔不久又将重新聚集一批人,届时警方想要采取清场行动就还要再次驱散面前身穿反光背心的人群,费力不讨好,还可能引起口角。因此,传媒联络队的警员经过与防暴警察和现场记者双方的沟通,最终决定让记者群让开一条通道,以便防暴警察观察局势,以此顺利解决一次矛盾。
另一位警员则表示,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近期他们在前线经历并处理了许多与媒体、记者相关,其他警员难以解决的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也有警员回忆说,他从2015年就加入传媒联络队,至今已有4年时间,但在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之前,他从未穿戴过防暴装备。现在,这位警员经常和其他的前线同事一起执行任务,而执行任务时除了身穿蓝色背心、头戴防毒面具等装备外,并无更多防暴装备,甚至有些人在蓝色背心的下边只穿了自己的便服。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遇到有记者没有保护措施,受到警方发射的催泪弹影响时,他们还是会上前保护这些人,用水给他们进行清洗,并送往安全地带。这位警员说,在冲突升级时,一些极端暴力分子会用砖头、弹珠等攻击警方,虽然这些暴力分子的直接目标并非身穿蓝衣的传媒联络队,但他们还是偶尔会遭到攻击,现场的一名女警员就在前不久刚刚被弹珠打中头盔,所幸本人并无大碍。对于传媒联络队的工作,这位警员只说了一句话:“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你们记者能够在现场有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很多晚上的暴力示威现场,穿着记者马甲的人比暴徒还多。很多“记者”都围在暴徒旁边但是很少拍摄暴徒向警察扔燃烧瓶、纵火等罪行,相反等警察出动驱散人群时,他们就会站到暴徒前面,把镜头对准警察,给警察执法带来了很大阻碍。此外,记者还看到多起“记者”攻击辱骂警察的情况。比如在过去的这个周六,当警察抓捕一名暴力示威者时,很多人也跑过去拍摄。部分记者被警察告知退回后,就不再往前冲,但也有四五名身穿记者马甲的人一直在往前冲,并推搡和辱骂警察。警察很克制,但是很强硬告诉这些人,你采访没问题,但是不能妨碍警察执行公务。
蓝衣传媒联络队员面对身穿黄色反光背心的记者。图源:香港警察传媒联络队高振邦说,“在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是记者。那些真正的记者我相信是很专业的,但也会有哪些滥竽充数的人混入记者群里,破坏警方与记者间的关系。”他表示,之前曾有警员亲眼看到,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混入记者群中,使用弹珠等攻击警察。“这些人可能完全不是做传媒的人,但穿着反光背心。问他是哪家媒体来说采访的,有的会假装自己是某家媒体,但去问过新闻处后,得到的答案却是这人没有在新闻处登记过。有的(假记者)在被发现后,赶紧就开车跑掉了。”高振邦还说,在这些滥竽充数的人中,有的是“社会运动人士”,也有些区议员、立法会议员混在其中。这些人虽然身穿记者背心假装在报道,但却在做一些类似喊口号等示威行为,很明显能看出来他们根本就不是记者。但就如何“揪出”这些记者,有警员表示有些为难。一位男警员说,在每次示威活动现场,会有很多记者,但警方的人员有限。要想彻底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是记者,可能同时需要多名警员进行合作,通过检查记者证件及身份证件、联络新闻处进行查证等,调查一个人至少也要花费5分钟的时间。另外,警员还称,在示威活动现场,警方也需要判断现场情况是否安全、是否有条件可以去调查一些人的证件,很多时候警方的首要任务是推进、清场。此外,还有警员表示,警察虽然有权调查可疑人员的身份证件及记者证等,但这并非他们的本职工作,也很难逐一查证。“更大的问题是,香港并没有一个法定机构能够统一发放记者证。有人说记者协会,但记者协会只是一个组织,没有记者协会的证件不一定就不是记者。”他还说,警方也与记者协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过沟通,但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当被问及警方是否有权逮捕行为不轨、攻击警察的“假记者”时,警员给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当然有。”不过警员也说,现场的警察分工不同,负责刑侦方面的警察会做出拘捕等行动,传媒联络队并不负责这方面任务。“有人就故意举起手机在警察身边拍照,还有人用言语攻击;也有人真的对我们进行实际攻击,但这样的不多。我们会努力把这些人分开,不让他们阻碍警察的正常执法行动。我们一般会先劝阻,实在劝不动就发出警告,很多人还是会怕的。”警员说。“混在记者群里,但不做记者应做之事的人有很多,数不过来。有的是本地人,也有很多外国人。”不过高振邦警司表示,截至目前,警方并没有因为记者携带假证件或没有携带记者证而将其逮捕的案例,只有多次在逮捕一些明显做出非法行为的人时,在附近的地上拾获了大量假的记者证。2019年9月2日,香港湾仔警察总部,香港警队在记者会前向媒体展示8月31日晚在太子地铁站和西区执法行动中从暴徒手中缴获的假记者证。环球时报-环球网赴香港特派记者杨升/摄在谈到未来的工作时,高振邦警司介绍称,鉴于目前的局势,暴徒的暴力行为仍然大量存在,传媒联络队在认真探讨给队员增加保护措施的问题。高振邦表示,由于示威者经常对警方照射激光,最近暴徒投掷汽油弹的情况也大有增加,因此警方正考虑给警员增配防激光的护目眼镜,以及防火手套等装备,以增强警员的防御能力,提高安全性。
协助警方拘捕、怒撕港独标语、清洁暴徒涂鸦......香港人在行动!
香港暴乱引发天怒人怨,这些人竟公然支持乱港!
澳门回归前,她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网友:“希望香港人来看看”
“嗯,这篇正在看↓